对于吃,有些人特别坚持,就像吃货对美食永不言倦的热情,才能吃到想吃的,理财也是一样的道理。但因为嘴馋导致钱包漏洞,并非理财好习惯,要改!文 I 柯比

说到吃,从古至今有两位资深吃货兼理财高手值得借鉴,第一位是股神巴菲特,第二位是宋代大文豪苏轼。

[巴菲特]

巴菲特曾经说过,他的嘴放在哪里,公司的钱就放在哪里。由此可见,巴菲特也是一位资深美食爱好者,最爱投资 “吃出来的行业” 。

这个看似简单的投资逻辑背后,有日常生活轨迹做支撑。多年来,他很多时候是利用自己的 “吃货特质” 来投资布局,即把美食爱好与投资偏好相结合。

喜欢吃什么就投资什么

这何尝不是一种精明的理财方式,自己喜欢吃什么,就投资什么,不只当消费者,而是直接成为消费股的股东。

据统计,巴菲特投资的大部分项目都是自己要吃的,如DQ冰淇淋,百威,可口可乐,汉堡王,享氏。有趣的是,他连做慈善也贯彻 “吃货” 本色,即每年拍卖一次午餐机会,让得标者与他共进午餐,并把所得善款捐给美国慈善机构。

[苏东坡]

在古代,苏轼可以说是吃遍大江南北的吃货,中年以后被发配到黄州,惠州,儋州,走到哪吃到哪,不只会吃,还会发明菜。

据说以 “东坡” 命名的菜有64道,最著名的就是东坡肉,而且这道菜还有一段典故与减薪省钱有关。

苏轼被贬之后,俸禄减少,他想了个办法,每个月把4500文的俸禄分成30份,串起来挂在房梁上,每天挑一串下来用,没用完的钱放进竹简贮存起来,作为招待访客的支出。

量入而出的储蓄

这个方法放在现代,可以说是量入而出的储蓄方式,特别适合那些被公司减薪又想储蓄的人。

说回东坡肉,就是他发配黄州时研发的。据记载,苏轼曾写过一篇《猪肉颂》:黄州好猪肉,价贱如泥土。富者不肯吃,贫者不解煮。每日起来打一碗,饱得自家看君莫管。

在黄州,他看中了价格非常便宜的猪肉,经常买来专研做法,煞费苦心的摸索出一种特殊的煮肉技巧,为猪肉加工加值。

这种既省了钱又变着花样的发明,让他吃到了美食,也发明了新菜色,所以说他是 “研发型吃货” 也不为过。

戒掉「拿铁因子」堵住财务漏洞

真正的吃货精神是“吃要吃得有技巧,有战术!”,花钱也一样,要花在该花的地方,不要再让一些坏习惯,不知不觉的偷走你的钱。

很多月光族不明白,明明有收入,却一直无法存到钱,虽然已经努力的 “开源节流不白的流走。

如果这个状况一直持续,没有改善还有恶化的倾向,有可能是「拿铁因子」作怪而不自知,才会无钱还是不明法存到钱。

「拿铁因子」(Latte Factor)是美国首席理財大师大卫,巴哈(David Bach)提出的消费迷思。他认为,生活中所有因习惯而出现的消费行为,都可视为「拿铁因子」。

它就是导致很多人漏财而不自知的潜在因子,只要改变一点生活小习惯,就能减少不必要的开销,堵住财务漏洞。

调整生活和消费方式

拿铁因子只是一個比喻,并不是真的要你戒掉咖啡,做一个牺性生活品质,放弃享受生活又极度吝啬的人。而是稍微调整一下生活方式,如减少买咖啡的次数,改成在家泡咖啡。

若是没有喝咖啡的习惯,也可以根据状况替換成自己的因子,如:香菸因子,珍奶因子,甜品因子,汽水因子,汉堡因子,薯片因子,糖果因子等。

这些不好的因子,每次消费数额看似不大,日积月累之下,也是一笔钱。如果以每天10令吉花费计算,一个月就300令吉,一年就要3650令吉,若连续3年,数额将达1万950令吉,10年就3万6500令吉。 这笔钱若用在理财上,无论是储蓄或投资,30年后的数额会很可观。假设每年定时投入1万令吉,以每年8%回酬率计算,30年后这笔钱将有望增至122万3500令吉^。

非名牌不可吗?

另外,名牌因子也是导致很多人漏财的元凶。品牌迷思经常让人们习惯性的认准知名品牌,非该品牌不买。

比如逛超市时,很多人会选择知名品牌出产的商品,却忽略了价位比较便宜的 通用品牌

通用品牌 是大型连锁超市推出的自家品牌,通常价位都会比市场上常见的牌子便宜,对要节省开销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。

另一种品牌迷思是指对名牌包包,鞋子,衣服等奢侈商品趋之若鹜的消费心态。

其实这都是没必要的消费,尤其是能力不足时,为了炫耀和满足虚荣感买名牌而欠一堆卡债,每个月为了还 名牌债省吃俭用,入不敷出,又是何苦来哉。

所以,下次买名牌前先想一想,有必要吗?有需要吗?若负担不起就暂时和名牌说再见,等有能力再来带走它吧。

^年依始便作出投资

FENG FEBRUARY 2021